2007-02-01

Blog, BBS 與 Web 2.0

看了 Xdite 近期提到 BBS 的兩篇 blog entry 淺談 BBS 與 Blog (1) 以及 淺談 BBS 與 Blog (2), 加上 之前那篇 Content By Me (1):NuWeb 以後, 覺得 XDite 還是寫寫文章酸一酸有名大站就好了. 他的程度還不到能夠討論網路整體的地步(不過知名度倒是挺大的, 還有媒體的個人專訪哪!!)

關於 NuWeb 的部分我之前已經提過了, 所以現在來講 telnet BBS. 這算是台灣的特殊網路生態, 在其他國家並沒有類似的狀況發生, 會有這種狀況, 和台灣特殊的網路發展環境有關.

這邊不提 telnet BBS 發展的詳細狀況, 我只提"為什麼 Blog 和 BBS 沒有相互替代關係", 也就是 XDite 最近幾篇狗屁文中最大的盲點.

Blog 竄紅, 主要是因為網路的平價化, 使得在網路上資訊流通的成本降低了非常多. 加上畫面表現上比起 BBS 要來得個人化, 使用上也很簡單, 所以很快的就受到很多人的歡迎(所以我也弄了這個 blog 出來). 隨著 O'Reilly 提出 "Web 2.0" 之後, Blog 和 Web 2.0更是幾乎劃上了等號, 看來老舊的 BBS "又"要被這波浪潮給淹沒. 但是事實上 BBS 卻像是根本沒有被影響似的. 這是為什麼?? 我想這得要從 BBS 的基本開始講起.

BBS 擁有以下幾點特徵:
1. 以網路為媒介, 提供不特定使用者發表及討論的平台
2. 由版面以及發表的特性, 讓使用者群可以快速的提供資訊
3. 經由使用者主動提供的資料, 得以建立廣大而多元的資料庫
4. 提供服務而不是提供產品, 使用者可以經由討論參與系統開發過程
5. 介面簡單而實用, 使用者可以輕易的得到想要的資料並加以運用
6. 只要有 Telnet client 的裝置都可以使用, 使用者的平台沒有特別的限制
7. 除了基本的發表以外, 也結合聊天室, 小遊戲(QKMJ), BBS Net 等多元的功能


這邊再來看看 O'Reilly 對 Web 2.0 的定義, 分為以下七點(中文翻譯可以由 Intellegent Times 取得):
1. The Web As Platform (網路應當被視為是平台)
2. Harnessing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引領群體智慧)
3. Data is the Next Intel Inside (資料是下一個「Intel Inside」)
4. End of the Software Release Cycle (軟體升級模式走到盡頭)
5. Lightweight Programming Models (輕巧的程式設計模式)
6. Software Above the Level of a Single Device (超越單一裝置的軟體)
7. Rich User Experiences (豐富使用者的感受)


寫到這邊, 相信明眼人已經看得出來為什麼 BBS 為什麼不會被淘汰了. 因為 BBS 根本就是 Web 2.0!! 要不是 BBS 難以套用現有的商業運作模式(廣告), 早就被媒體炒作成 "Web2.0 先驅/典範"了.

在這個 Web 2.0 當紅的時代, 竟然有人會認為 BBS 這個 Web 2.0 的典範會被取代?? 這還真是可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